第三章 舞蹈的类别

第三章 舞蹈的类别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记舞蹈种类及划分原则,并能欣赏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了解每个舞蹈的审美特征。

教学提示 本章属于理论知识部分,可以采用讲授、自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关于舞蹈艺术种类的问题,由于 一 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构成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它的艺术特点也并不是那样的单一,常呈现着参差交错的情况,因此舞蹈的种类和体裁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根据舞蹈艺术的原则和目的来择定,从舞蹈的内容、形式、作用以及塑造舞蹈形象的不同方法,我们对舞蹈的种类进行了总体的划分(见图3-1)。

3-1

图3-1 舞蹈种类系统一览表

第一节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划分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bt3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1)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是各个民族特定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直接反应。如彝族《喜背新娘》《栽秧歌》、布依族《伴嫁歌》、土家族《跳丧舞》、畲族《新女婿》、维吾尔族《刁养》、广东和广西《跳春牛》等。通过这些舞蹈不仅使我们对这些兄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把我们带进了绚丽多彩、欢腾火热的生活场景中去。

(2)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如民间的巫舞、师公舞、傩舞等。

(3)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至今还流行着男女青年通过舞蹈进行社交活动、自由选择配偶的风俗习惯,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等所进行的群众舞蹈活动,也可以说是各个民族的社交舞蹈。其特点就是:①跳舞不是为了表演,而是群众性娱乐活动和互相交际的手段;②舞蹈形式上有广泛的群众性,如人数不拘,场地不限,舞蹈简单易学;③舞者有密切的交流,如手拉手,面对面,在频频交换位置和往返循环等欢舞中,人们得以广泛接触,交流感情。在情绪和兴致上可以相互启发、感染,形成百跳不厌甚至通宵达旦的热烈情景。

(4)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是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在形式上有广泛的群众性,不拘人数,不拘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舞蹈简单易学,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如现在城镇大街小巷流行的广场舞,彝族的“火把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傣族的“嘎光”等。

(5)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它们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国际上流行的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舞。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它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6)教育舞蹈:是指幼儿园、学校等进行的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完善人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加深理解,舞蹈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展望未来,教育舞蹈的前途将会越来越广阔。

bt3 二、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主要是以表演为目的,由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工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艺术舞蹈可根据表现风格、表现形式及体裁进行分类。

1.古典舞

古典舞是一种传统舞蹈,泛指在民间舞蹈、宫廷舞蹈和宗教祭祀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本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具体作品中形象资料和文字描写,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它在今人不断地发展与丰富中已成为一个涵盖各种古典形式颇具古典风韵的舞蹈种类。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规范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等特征。

在世界各地区,凡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古典舞蹈文化的遗存。由于受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传统文化风俗、礼仪道德、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甚至政治哲学的深刻影响,各国的古典舞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如印度的“婆罗多”“卡塔卡利”“卡塔克”,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及柬埔寨、缅甸、朝鲜的“宫廷舞”等。直至今天都还有各种古典舞蹈表演艺术的存在,很多精美的古典舞还在不断地被后人继承、发展和延续。

中国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被人称为戏曲舞蹈。当初古典舞就是介于戏曲和舞蹈之间,它虽然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但并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还大量保留着戏曲的原态,以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为其主要特色,是一门借鉴、汲取及综合了戏曲、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的表演艺术。中国古典舞细腻圆润、刚柔并济、情意交融、技艺结合、气度宏大,讲究形、神、劲、律的完美和谐统一,是中国几千年舞蹈传统积淀的艺术结晶。

2.民间舞

民间舞是历代劳动人民不断进行加工创造并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地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舞蹈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明显差异。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正是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民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仪和审美情趣的不同,造就了我国民间舞样式的丰富多彩,如汉族的东北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还有陕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藏族的锅庄、弦子;蒙古族的筷子舞、安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

我国民间舞蹈有以下特点。

(1)舞蹈与歌唱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通俗易懂,易为人们理解,所以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我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稠、手鼓、花灯、花伞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和绚丽多姿。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我国的民间舞蹈更加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着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4)自娱娱人,意旨统一。我国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我国的民间舞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3.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20世纪初,在现代哲学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现代舞把舞蹈作为认识自身和生命活动的手段,舞蹈家倡导没有任何羁绊束缚,倡导充分表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充分开发人体的表情手段,是一种超越舞蹈形体自身,无限发展的创新精神,其开路先锋就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她向往原始的淳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形体与灵魂相结合,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后来欧美的许多舞蹈家继承了伊莎多拉·邓肯的主张,又各自发展、创造,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现代舞流派。

现代舞一开始并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统一的审美标准,其表现的主题比较抽象,段落层次也比较随意,不刻意描绘具体内容,注意外在各种形式的美感和动作技巧连接的协调,其表现力主要集中在动作与空间关系及肢体运动的形式感上,其美学原则是随性而舞,看似无序的有序,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画面。西方现代舞在创作观念上,是从反传统、反古典芭蕾开始的。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而在不同时期由于其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上的区别所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4.当代舞

中国“当代舞”,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在作品选择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情感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借鉴和吸收各国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是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之一。

当代舞注重已有形态、元素的重新利用,强调现实人文关怀,它着重表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非过多沉溺于自我的艺术宣泄。当代舞的属性更具时代的当下及时性,更具传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性,更为传统的既得意义,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在思想上和艺术样式上求“改良”不求颠覆。它强调运用各艺术之间横向交叉来重组艺术符号,及时传达当下的各类信息。它没有所谓的“独特的艺术性”的艺术系统化,也不讲究所谓的“原创”,而是拿来加工。在题材多为反映当今社会生活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轮机兵舞》《飞夺泸定桥》《艰苦岁月》和七八十年代的《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黄河魂》及近期的《走·跑·跳》《士兵旋律》《小城雨巷》《进城》《士兵与枪》等。这些作品在舞蹈作品创作的深度上,从内涵上真正切入到当代人的生命精神动态之中,准确地揭示出当代人的深层心理。

5.芭蕾舞

“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15世纪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其主要特点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故又称脚尖舞。芭蕾舞有着一整套严格的格式和规范,复杂的形式结构和特定的技术技巧要求,尤其是脚尖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种明显地区分开来。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包括五种脚的位置和三个基本舞姿,以及各种旋转、击腿和脚尖舞技巧。在西方,古典芭蕾被誉为舞蹈艺术的明珠。

芭蕾艺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50年代以后得到发展,并有了自己的专业芭蕾舞团。1958年我国的舞蹈家第一次演出了世界经典名作《天鹅湖》全剧,之后相继将世界优秀的芭蕾舞剧目介绍给了我国的观众。60年代后,在芭蕾界同仁集体的合作下,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与实践,并于1964年在北京和1965年在上海分别创作出了真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题材、中国气派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使芭蕾舞这一西方艺术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经受时间与社会的考验后,今天依然葆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第二节 根据舞蹈表现的体裁样式来划分

1.独舞

一个人表演完成的舞蹈叫独舞,也叫单人舞。独舞较适合直接抒发内心和个人情感或者刻画人物性格,适合创造一定的、鲜明的意境,不适合表现较为重大的主题和复杂的情节。

2.双人舞

两个人表演完成的舞蹈叫双人舞,可以一男一女,也可两男或两女。如对话一样,双人舞更利于表现两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主题,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矛盾、冲突、关系、发展、对比等。

3.三人舞

三人共同合作表演完成的舞蹈叫三人舞。它可以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关系和一定的情节,包括每个人的内心性格、三人之间的对立和统一,使得舞蹈变化更多。

4.群舞

由四人以上共同表演完成的舞蹈,可称为群舞。一般群舞多利于表现群体的形象、复杂的人物关系、烘托营造某种背景或气氛等。根据作品的要求,通过不同的队形、力度、舞台调度、速度、幅度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从而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组舞

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它的特点是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可以不设定特定的人物形象,不受时间的跨度和情节发展的限制,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6.歌舞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将“歌”和“舞”融为一体,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通常有几种表演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国戏曲和许多民间舞蹈就是以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二是舞者占据主要表演场地,歌者在场边或侧幕伴唱;三是以歌手为核心,舞者与其一起歌舞,舞蹈处于陪衬地位,这种舞蹈又称为“歌伴舞”。现在许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这种形式,也是目前各类晚会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7.舞剧(戏剧性舞蹈)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并综合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结合剧中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具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如《瓷魂》《一把酸枣》等。舞剧有大、中、小型舞剧和独幕剧之分。

第三节 根据舞蹈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和塑造的形象特点划分

bt3 一、抒情舞

抒情舞又称情绪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舞蹈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表达创编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这种舞蹈能感染观众,引起大家情感共鸣,抒情舞常采用“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抒情舞可以表现很多种情感,有欢悦的、婉约的、激昂的、愤怒的等。人类社会交往中的有很多“非言语情态”。“非言语情态”有多种构成样态,如难言的隐情,失言的激情,寡言的痴情,无言的深情等。舞蹈艺术本就“长于抒情”,抒发那些非舞蹈而不能抒发的“非言语情态”。

抒情性舞蹈分为三种形态:情绪型、情境型和情理型。

1.情绪型

情绪型抒情舞是最常见的抒情性舞蹈。这与舞蹈作为一种民俗的文化功能分不开。传统的民俗舞蹈的作用就是满足观众“找乐子”的要求,其功能为“娱兴”,因而使某种喜悦、欢庆甚至是悲伤的单纯情绪抒发成为这类舞蹈的表现焦点。这类舞蹈平移到舞台上,便成为情绪型的抒情舞蹈。在这类作品中,看不到具体的事件或情节,只是表现出某种情绪。有些情绪舞也包含着一定的事件或情节,但它并不着眼于叙述它们,而是在事件或情节的基础上展开抒情。这种带有一定情节的抒情舞蹈也是常见的,例如,表现人们喜悦节日气氛的《欢庆秧歌》、维吾尔族舞蹈《古扎丽古丽》等。

2.情境型

抒发情境性的情感的舞蹈往往一方面创造一种人与自然交融的意境,利用这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另一方面所表达的这种情感也往往是和所借助的自然意境相关的。抒发情境性情感的舞蹈往往能够借助服装、舞台、灯光和动作来实现这种意境。如男子舞蹈《海燕》,通过迎着暴风雨展翅翱翔的海燕的舞蹈形象,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新时期人们面对困难,勇敢前行,在风浪中搏击的勇气和决心;舞蹈《清风荷影》,轻盈、幽绿的荷叶姑娘们以柔美的舞姿,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又如舞蹈《小城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们在迷蒙雨丝中翩翩起舞,嬉戏穿行,美的肢体语言,体现了整个舞蹈的内与外、神与形的统一,透射出人性之美、精神气质之美;极富情感的音乐旋律、悠扬的丝竹声,增强了舞蹈的感情色彩,传神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小城雨巷缓缓展开的美轮美奂的画卷使我们读到了一种久违的诗情,使观众仿佛真的进入了江南小镇,看到了像丁香花一样的女子撑着伞在巷子中独行,有着哀怨凄美的眼神。真所谓是“人美、景美、意境美”。

3.情理型

情理型抒情舞蹈并不多见,其特点是抒情缓慢细致,在抒情的深处蕴藏着哲理。抒情舞蹈的情感抒发中透射出某种哲理,往往也要借助于境界的营造。如“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小溪、江河、大海》这是一部既具生动艺术形象和鲜明艺术个性,又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义的舞蹈佳作。舞蹈通过二十四位水姑娘身披白纱连续半脚尖圆场碎步及各种队形画面的不停顿发展变化,描述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过程,用连绵式的圆场步描绘小溪,用徐徐而颤的手臂描绘江河,用纱裙配合身体的摆动描绘大海,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歌颂了小溪默默奉献的精神、江河一往无前的气概、大海接纳百川的度量,又展现了世上万物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至壮阔辉煌的客观规律。舞蹈运用大写意的手法,以抒情诗的方式,让自然界与舞台上的溪、河、海形成“似与不似之间”的对应,那“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渊博”的哲理就在那溪的涌突、江的奔流和海的浩渺的境界中;诱导观众将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投入舞蹈意境所构成的艺术框架中,使观众由“目视”转为“心视”,延伸、扩展了动感空间,满足了三度创造的审美需求。

bt3 二、叙事舞

叙事舞又称情节舞,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并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它通常具有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舞蹈多采用模拟、再现、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叙事性舞蹈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并由此而说明一种思想倾向,表彰一种高尚情操,宣扬一种人际关系,或鞭挞某种丑恶现象,使观赏者从中得到某种教益,或有所领悟,有所启发。

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的编导张继钢从众多民间舞者身上,感悟到秧歌的生命情调和活力,领会了秧歌艺人的质朴与执著,因而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动。他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这是一出饱含了黄土文明特质而又情感丰厚的人生悲喜剧。在舞蹈语言上,这个舞蹈通过明显的身体形态的对比——蜷缩与直立,深刻地描绘了艺人一生的心路历程。第八届桃李杯金奖作品《进城》是一部反映了当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生存着的社会现实的当代舞。舞蹈演员通过夸张的形体,丰富的面部表情把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刚入城市的胆怯不安和怀着美好愿景来到城市,从一开始的惶恐不安到慢慢适应,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一个不同的人生。第九届桃李杯群舞作品《阿婆的幸福生活》中,演员们用新颖的装扮、诙谐的动作、喜剧的表情诠释了当代阿婆们的多彩生活,让人眼前一亮。

问题与讨论 说一说舞蹈艺术的类别及各类别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哪些?

目录

  • 版权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舞蹈基础理论
  • 第一章 舞蹈的起源、发展
  • 第二章 舞蹈艺术的特征
  • 第三章 舞蹈的类别
  • 第四章 幼儿舞蹈的特点
  • 第二篇 舞蹈基础训练
  • 第五章 芭蕾形体训练
  • 第六章 中国古典舞
  • 第七章 幼儿舞蹈训练
  • 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 第九章 地方区域民间舞蹈
  • 第三篇 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
  • 第十章 幼儿舞蹈创编概述
  • 第十一章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过程
  • 第十二章 几种幼儿舞蹈类型的创编
  • 第十三章 幼儿舞蹈作品鉴赏
  • 第四篇 幼儿园集体韵律活动教学
  • 第十四章 幼儿园集体韵律活动——关于人体动作的知识
  •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 第十六章 幼儿园集体韵律活动的教学
  • 第十七章 幼儿舞蹈演出组织筹划与排练
  • 参考文献

推荐用户

同系列书

  •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

    王燕 封蕊 宋婷婷 刘国磊 杨战礼

      本书介绍了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自制玩教具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幼儿园玩教具制...

    ¥39.80
  • 学前英语教育活动设计

    黄心群 刘力扬 胡慧苹

      本书在介绍学前英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对各类学前英语教育活动进行了详尽介绍并...

    ¥32.00
  • 学前教育学

    徐旭荣 刘懿 张继平 朱弋红

      全书共7章,其中第一章和第三章主要是阐述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章主要是解读学前教...

    ¥29.80
  • 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

    涂远娜 邹萱萱 徐静 饶文婷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按学和知的过程分为: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幼儿舞蹈创编...

    ¥35.00
  • 儿童文学

    朱弋红

    本书力图通过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在了解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基础...

    ¥36.00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刘懿 朱弋红 徐旭荣 毛淑娟

      本书立足幼儿园教育实践,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应用性、够用性,选择恰当的案例,全面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

    ¥32.00
  •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张慧敏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幼儿园宏观管理,中篇主要介绍幼儿园常规工作管理,下篇主要介绍幼儿园班级...

    ¥36.00
  • 学前教育评价

    胡云聪 申健强 李容香 谭恒 黄玉娇 吕佳佳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

    ¥29.80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教师服务
教师服务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