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课版)

基于80×86微型计算机编写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
分享 推荐 0 收藏 0 阅读 266
刘辉林 (作者) 978-7-115-66993-3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徐柏杨

1.经典知识体系与新兴技术相结合,适当介绍新兴接口结束。
2.结合生活应用场景。
3.提供实验设计,理论实践相结合。
4.配套微课和电子版实验指导,配套资源丰富。
¥79.80 ¥67.83 (8.5 折)

内容摘要

本书以80×86微处理器为基础,围绕80×86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相关接口技术等进行详细描述,并适当引入新兴的接口技术。本书共14章,包括绪论、微型计算机的内部接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总线、串行通信及接口、并行通信及接口、中断控制接口、DMA接口、定时器/计数器接口、82380多功能接口芯片、硬盘与光盘接口、专用键盘接口与通用鼠标接口、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 1章 绪论
1.1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 1
1.1.1 PC/XT机和PC/AT机的基本结构 1
1.1.2 80386/80486机的基本结构 2
1.1.3 Pentium机的基本结构 3
1.1.4 新一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4
1.2 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 5
1.2.1 接口概述 5
1.2.2 接口的功能 6
1.2.3 输入输出数据的传送方式 7
1.3 端口的编址方法 9
1.3.1 I/O独立编址 10
1.3.2 存储器映像编址 10
1.4 I/O接口的译码电路 11
1.4.1 固定单端口译码 11
1.4.2 固定多端口译码 12
1.4.3 可选单端口译码 12
1.4.4 可选多端口译码 13
1.5 接口的分类 13
1.5.1 按传送方式分类 13
1.5.2 按使用灵活性分类 14
1.5.3 按接口的通用性分类 14
1.5.4 按输入输出信号分类 14
1.6 小结 15
1.7 思考题 15
第 2章 微型计算机的内部接口
2.1 微处理器的发展概况 16
2.2 80386/80486微处理器 18
2.2.1 80386的内部结构 18
2.2.2 80386的寄存器 19
2.2.3 80386的引脚信号 23
2.2.4 80486的内部结构 25
2.2.5 80486的寄存器 26
2.2.6 80486的引脚信号 27
2.3 80386/80486与存储器的接口 30
2.3.1 80386/80486与主存储器的接口 30
2.3.2 高速缓冲存储器接口 38
2.4 高速缓存控制器82385 40
2.4.1 82385的引脚信号 40
2.4.2 80386与82385的系统总线结构 43
2.4.3 82385的功能 44
2.4.4 82385的基本操作 44
2.4.5 82385与80386的接口电路 45
2.4.6 82385与cache本体的连接方式 46
2.5 小结 51
2.6 思考题 51
2.7 实验设计 51
第3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1 汇编语言的基本格式 52
3.1.1 字符集 52
3.1.2 汇编语句格式 52
3.2 寻址方式 54
3.2.1 操作数的种类 55
3.2.2 寻址的种类 55
3.3 输入输出指令和中断指令 57
3.3.1 输入输出指令 57
3.3.2 中断指令 59
3.4 接口程序设计方法与实例 60
3.4.1 接口程序设计方法 60
3.4.2 接口程序实例 61
3.5 小结 66
3.6 思考题 66
第4章 总线
4.1 总线的基本概念 67
4.1.1 总线的规范 67
4.1.2 总线的性能指标 68
4.2  IBM PC总线 68
4.3  ISA总线 70
4.4  PCI总线 72
4.4.1 PCI总线概述 72
4.4.2 PCI总线命令 76
4.4.3 PCI总线的寻址 77
4.4.4 PCI总线数据传输过程 78
4.4.5 总线仲裁 80
4.4.6 PCI总线配置 81
4.4.7 PCI总线的应用 87
4.5  PCI Express总线 89
4.5.1 PCI Express的系统架构 90
4.5.2 PCI Express分层 92
4.6  小结 95
4.7  思考题 95
4.8  实验设计 95
第5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
5.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96
5.1.1 数字信号的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96
5.1.2 串行通信的同步方式 97
5.1.3 数据编码技术 99
5.1.4 数据传输速度 101
5.1.5 多路复用技术 102
5.1.6 数据传输介质 103
5.1.7 差错控制 104
5.2 串行通信标准 107
5.2.1 RS-232-C接口标准 107
5.2.2 RS-449接口标准 110
5.2.3 RS-485接口标准 111
5.3 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INS8250 111
5.3.1 8250的引脚信号 112
5.3.2 8250的内部结构 114
5.3.3 8250在IBM PC系列机中的应用 118
5.4 USB接口标准 126
5.4.1 USB概述 126
5.4.2 USB的体系结构 126
5.4.3 USB的数据传输方式 128
5.4.4 USB的电气特性 129
5.4.5 USB的数据编码和解码 130
5.4.6 USB总线的传输协议 130
5.4.7 USB Type-C 136
5.4.8 USB PD 136
5.4.9 USB 4 137
5.5 USB接口芯片CH375 139
5.5.1 CH375的内部结构 139
5.5.2 CH375的引脚 140
5.5.3 CH375的固化命令 141
5.5.4 CH375接口电路的设计 146
5.5.5 CH375的应用程序 147
5.6 小结 150
5.7 思考题 150
5.8 实验设计 151
第6章 并行通信及接口
6.1 并行通信与并行接口概述 152
6.2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153
6.2.1 8255A的引脚信号 153
6.2.2 8255A的内部结构 153
6.2.3 8255A的控制字 155
6.2.4 8255A的工作方式 155
6.3 8255A的程序设计 163
6.3.1 8255A的初始化 163
6.3.2 8255A的应用实例 163
6.4 8255A在IBM PC系列机中的应用 165
6.5 小结 166
6.6 思考题 167
6.7 实验设计 167
第7章 中断控制接口
7.1 中断系统概述 168
7.1.1 中断请求与中断源 168
7.1.2 中断系统的功能 168
7.1.3 中断响应 169
7.1.4 80×86系列微型计算机的中断系统 170
7.2 中断控制器8259A 171
7.2.1 8259A的引脚 171
7.2.2 8259A的内部结构 172
7.2.3 8259A的中断响应顺序 173
7.3 8259A的程序设计 174
7.3.1 初始化命令字ICW 174
7.3.2 操作命令字OCW 177
7.4 8259A在IBM PC系列机中的应用 180
7.4.1 8259A在PC、PC/XT中的应用 180
7.4.2 8259A在PC/AT中的应用 180
7.5 小结 182
7.6 思考题 182
7.7 实验设计 182
第8章 DMA接口
8.1 DMA概述 183
8.1.1 DMA简介 183
8.1.2 DMAC的基本功能 183
8.1.3 DMAC的工作过程 184
8.2 Intel 8237A DMAC 184
8.2.1 8237A的引脚信号 184
8.2.2 8237A的内部结构 186
8.2.3 8237A的操作方式 190
8.3 8237A在IBM PC系列机中的应用 193
8.3.1 8237A在PC、PC/XT中的应用 193
8.3.2 8237A在PC/AT、80386和80486等中的应用 193
8.3.3 8位通道与16位通道 194
8.3.4 8237A的地址扩展 194
8.4 8237A的程序设计 195
8.5 小结 196
8.6 思考题 197
8.7 实验设计 197
第9章 定时器/计数器接口
9.1 定时器/计数器概述 198
9.2 8253/8254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198
9.2.1 8253的引脚 198
9.2.2 8253的内部结构 199
9.2.3 8253的控制字 200
9.2.4 8253的工作方式 201
9.3 8253在IBM PC系列机中的应用 203
9.3.1 8253在PC和PC/XT中的应用 204
9.3.2 利用8253的输出产生声音 205
9.4 MC146818 CMOS RAM/实时时钟 208
9.4.1 MC146818的引脚 208
9.4.2 MC146818的内部结构 209
9.5 MC146818在PC/AT中的应用 212
9.5.1 MC146818与系统的连接 212
9.5.2 PC/AT的配置信息 213
9.5.3 对MC146818内部RAM的存取 214
9.6 小结 215
9.7 思考题 216
9.8 实验设计 216
第 10章 82380多功能接口芯片
10.1 82380概述 217
10.1.1 82380的结构 217
10.1.2 主接口 217
10.2 82380与80386的接口 219
10.2.1 主态和从态 219
10.2.2 82380的引脚排与80386的接口信号 220
10.2.3 82380的总线时序 223
10.3 DMA控制器 226
10.3.1 DMAC的结构 226
10.3.2 DMAC的功能 227
10.3.3 DMAC的接口 228
10.3.4 DMAC的操作方式 229
10.3.5 DMAC中的寄存器 232
10.3.6 DMAC编程 239
10.3.7 82380的DMAC与8237A的DMAC 241
10.4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242
10.4.1 PIC的功能描述 242
10.4.2 PIC的接口 244
10.4.3 PIC的总线 244
10.4.4 PIC的操作方式 245
10.4.5 PIC的寄存器 248
10.4.6 PIC的程序设计 250
10.5 82380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251
10.5.1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功能与内部结构 251
10.5.2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接口信号 254
10.5.3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254
10.5.4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寄存器 254
10.5.5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程序设计 255
10.6 等待状态发生器 257
10.6.1 等待状态发生器的功能描述 257
10.6.2 等待状态发生器的接口信号 258
10.6.3 等待状态发生器的总线 258
10.6.4 等待状态发生器的寄存器 262
10.6.5 等待状态发生器的程序设计 262
10.7 DRAM刷新控制器 262
10.7.1 DRAM刷新控制器的功能描述 262
10.7.2 DRAM刷新控制器的接口信号 263
10.7.3 DRAM刷新控制器的总线 263
10.7.4 DRAM刷新控制器的操作方式 264
10.7.5 DRAM刷新控制器的寄存器组 264
10.7.6 DRAM刷新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265
10.8 重定位寄存器和地址译码 265
10.8.1 重定位寄存器 265
10.8.2 地址译码 266
10.9 CPU复位和关机检测 266
10.9.1 硬件复位 267
10.9.2 软件复位 267
10.9.3 关机检测 267
10.10 内部控制和诊断端口 267
10.10.1 内部控制端口 267
10.10.2 诊断端口 268
10.11 小结 268
10.12 思考题 269
10.13 实验设计 269
第 11章 硬盘与光盘接口
11.1 硬盘与固态硬盘接口 270
11.1.1 IDE接口 270
11.1.2 EIDE接口 277
11.1.3 SCSI 278
11.1.4 SATA接口 279
11.1.5 m.2接口 282
11.2 光盘接口 283
11.3 小结 284
11.4 思考题 284
11.5 实验设计 284
第 12章 专用键盘接口与通用鼠标接口
12.1 专用键盘接口 285
12.1.1 8042微处理器 285
12.1.2 PC/AT的键盘接口逻辑 286
12.1.3 8042的编程 288
12.2 通用鼠标接口 292
12.3 小结 296
12.4 思考题 296
12.5 实验设计 296
第 13章 显示器接口
13.1 VGA接口 297
13.2 DVI 297
13.3 HDMI 298
13.4 DP接口 299
13.5 雷电接口 300
13.6 小结 301
13.7 思考题 301
第 14章 打印机接口
14.1 Centronics标准打印机接口 302
14.2 标准并行外设接口IEEE1284 303
14.3 IBM PC系列机的并行打印机接口 304
14.3.1 打印机适配器结构 304
14.3.2 打印机适配器编程 306
14.3.3 打印机适配器的其他应用 308
14.4 新一代打印机连接方式 312
14.5 小结 313
14.6 思考题 313
14.7 实验设计 314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刘辉林,博士,教授,1988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从事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多年从事相关课程的资深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讲授“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作为主要参与者编写过《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教材。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