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IPv6+

新兴领域教材,配有思维导图、微课等数字资源
分享 推荐 0 收藏 0 阅读 170
卞佳丽 (作者) 978-7-115-65387-1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刘博

(1)教材内容面向前沿技术,教材体系科学,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空白:
教材以IPv6网络原理与协议为基础,强调新一代IPv6网络的核心协议与典型应用,同时聚焦IPv6+新技术、新协议,关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内容涵盖了分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新型组播BIER和随流检测等新技术应用。
(2)教材产教融合紧密,注重场景化教学:教材内容选择时,结合当前数通网络部署现状,选择网络中使用普遍、设备支持广泛的技术和协议进行介绍。知识内容描述时,注重场景化教学,通过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典型场景描述网络解决方案、组网架构设计和网络技术应用。本书在描述技术及协议的工作原理时,结合大量场景化示例进行介绍,有助读者加深理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的主要章节均配置了相应的实验实践,实验内容涵盖IPv6基础配置、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DHCPv6、OSPFv3、IS-IS IPv6、IPv6路由综合实践、IPv6以太网多层交换配置、IPv6过渡技术。实验类型多样,既有观察验证型实验,也有配置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识别并解决互联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富媒体教材,数字资源丰富:本书除了纸质教材,还提供多种配套的富媒体资源,包括现网设备照片、知识讲解视频、扩展资料阅读等,同时每章还配有本章知识图谱和相关知识链接,符合数字化时代学生泛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79.80 ¥67.83 (8.5 折)

内容摘要

本书是适应未来数(字)智(能)时代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型富媒体教材,数字资源丰富,多种媒体展现形式,符合数字化时代自适应、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本书面向互联网前沿技术,聚焦新一代互联网和IPv6+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教材领域空白。
本书共13章,包括三部分内容:第1部分第1章是数据通信网络基础,介绍数据通信网络基本概念、常见网络设备和组网方式、网络参考模型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第2部分(从第2~8章)讲解以IPv6为核心的互联网基础协议,内容涵盖IPv6基础协议、IPv6路由与以太网交换技术、IPv6网络安全以及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第3部分(从第9~13章)重点介绍IPv6+的概念,分析数字智能联网时代的网络特色与需求,描述IPv6+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该部分涉及的IPv6+技术包括分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新型组播BIER和随流检测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自动化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卞佳丽,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负责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担任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及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工作。2011年、2016年、2021年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 在教学方面,主讲本科生国家级一流课程“计算机网络”、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交换原理”和研究生“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计算机通信新技术”等课程。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教改项目,内容涵盖新工科项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创新等,荣获国家级、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6项。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智能、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硬件、交换与通信网技术。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包括核高基专项、新一代无线通信国家重大专项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级和企事业合作项目,主持完成了2项技术成果转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