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分享 推荐 1 收藏 18 阅读 5.7K
徐立新 (主编) 吕书波 , 邵明珠 , 马同伟 , 解瑞云 (副主编) 余明辉 (主审) 978-7-115-41662-9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左仲海

实用的网络基础理论,典型的网络技术实践;
内容选取上科学合理,实例讲解上系统全面;
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

内容摘要

本书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组网工程与实践”两门课程编写的一本实用性教材,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升级和读者的反馈,本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典型项目驱动,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技术部分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与Internet、计算机网络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IPv6 技术、网络安全等9章内容,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技术,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备职业或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实践部分包括网络互连技术及综合实训项目等2章内容,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与工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在能力结构上更好地满足职业或岗位所需,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能力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前言

本书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本书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结合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结合典型项目驱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力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和岗位需求。
本书是作者在21年讲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组网技术与工程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规范、方法、技术、工程及实践。网络技术基础部分,第1~9章,力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实际够用;网络技术实践部分,第10、第11章,突出网络技术典型项目和任务的实践性。
本书在前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增加了“远程桌面服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等较新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删除或缩减了一些较为冗余的内容。经过修订和完善,本书更加凸显了该教材“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内容选取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1.从职业岗位的细分出发,依据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的职业化设计,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编写组依据近几年对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岗位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的调研,结合岗位能力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及学生认知的特点,按照规划、建设、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过程和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本教材编写的必要知识点,以典型项目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做到理论必需和够用,突出课程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要求。
2.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职业与岗位所需的网络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构和排序,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最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章,本书以后续应用够用为标准,简化了原理分析,如ISO/OSI七层模型,以讲授各层的功能、作用及相关的标准、协议和设备为主,淡化了原理与协议分析。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依据当前网络应用的现状,重新编写了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章节,删去了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使得教材内容更新,更贴近实际,更反映当前的应用要求。
3.从学生的能力培养出发,以真实且典型的项目为实训平台,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高等职业院校应将理论与实践适度结合,过分强调理论,就会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过分强调实践,又会使学生无发展后劲,形同社会技能培训。本书在前9章讲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后2章主要涵盖了局域网组网工程中所需掌握的网络传输介质使用、网络互连设备使用及典型网络工程项目分解实训和综合项目实施等内容,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力争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备了PPT电子教案、教学大纲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可登录人民邮电出版社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免费下载使用。
本书由河南工学院主持编写,徐立新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构思、统稿工作,吕书波、邵明珠、马同伟、解瑞云担任副主编,参加了编写工作,由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余明辉主审。在全书构思和编写的过程中,甘勇教授、徐久成教授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计算机网络技术PPT展示

目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 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过程
1.1.2 单主机远程联机系统
1.1.3 多主机互联系统
1.1.4 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新技术
1.4.1 虚拟化技术
1.4.2 云计算技术
1.4.3 物联网技术
第 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2.1.3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数据编码技术
2.2.1 数据编码类型
2.2.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方法
2.2.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法
2.2.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法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传输方式
2.3.2 同步技术
2.3.3 多路复用技术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4.3 其他高速交换技术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组织
3.1.1 标准化组织与机构
3.1.2 RFC文档和Internet协议标准
3.1.3 Internet管理机构
3.2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述
3.2.1 基本概念
3.2.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
3.3 ISO/OSI参考模型
3.3.1 OSI参考模型概述
3.3.2 OSI模型中数据的传输
3.3.3 物理层
3.3.4 数据链路层
3.3.5 网络层
3.3.6 传输层
3.3.7 会话层
3.3.8 表示层
3.3.9 应用层
3.4 TCP/IP体系结构
3.4.1 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
3.4.2 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
3.4.3 TCP/IP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栈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4.1 局部网技术概述
4.1.1 局域网的特点
4.1.2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4.1.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4.1.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1.5 常见局域网技术
4.2 局域网的模型与标准
4.2.1 IEEE 802参考模型
4.2.2 IEEE 802标准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3.1 CSMA/CD
4.3.2 令牌环
4.3.3 令牌总线
4.4 以太网技术
4.4.1 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
4.4.2 传统以太网技术
4.4.3 快速以太网技术
4.4.4 吉比特与十吉比特以太网技术
4.4.5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4.5 虚拟局域网
4.5.1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产生
4.5.2 VLAN的特征和特点
4.5.3 VLAN的划分方法
4.5.4 VLAN的干道传输
第5章 广域网技术与Internet
5.1 广域网连接技术
5.1.1 专线方式
5.1.2 电路交换方式
5.1.3 链路层协议
5.1.4 分组交换方式
5.2 IP
5.2.1 IP概述
5.2.2 IP地址
5.2.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5.3 路由选择
5.3.1 路由器
5.3.2 路由选择协议与算法
5.4 TCP与UDP
5.4.1 TCP与UDP概述
5.4.2 UDP
5.4.3 TCP
5.5 VPN与NAT技术
5.5.1 VPN技术
5.5.2 NAT技术
5.6 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
5.6.1 拨号接入方式
5.6.2 ADSL技术
5.6.3 HFC技术
5.6.4 光纤接入
5.6.5 无线宽带接入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
6.1 网络应用概述
6.1.1 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
6.1.2 Internet应用简介
6.2 DNS服务
6.2.1 DNS协议
6.2.2 DNS的设置
6.3 WWW服务
6.3.1 WWW的工作模式
6.3.2 与WWW服务相关的术语
6.3.3 WWW服务器的配置
6.4 FTP服务
6.4.1 FTP工作原理
6.4.2 FTP的传输模式
6.4.3 配置FTP站点
6.5 远程桌面服务
6.6 电子邮件服务
6.6.1 电子邮件的概念
6.6.2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6.6.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6.6.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6.7 DHCP服务
6.7.1 DHCP简介
6.7.2 工作原理
6.7.3 DHCP服务的设置
第7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
7.1 WLAN概念及其协议标准
7.1.1 WLAN的概念
7.1.2 WLAN的特点
7.1.3 WLAN的标准
7.1.4 WLAN的关键技术
7.2 WLAN网络拓扑结构
7.3 WLAN应用
7.4 WLAN常见设备
7.5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7.5.1 无线设备的选购
7.5.2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
7.5.3 组建办公无线局域网
7.5.4 无线局域网接入Internet
7.5.5 手机设置无线上网
7.5.6 无线局域网安全与防范
第8章 IPv6技术
8.1 IPv4的局限性
8.2 IPv6的发展
8.2.1 发展历程
8.2.2 相关组织
8.3 IPv6的新特性
8.4 IPv6报文结构
8.4.1 报文结构
8.4.2 IPv6扩展报头
8.5 IPv6地址
8.5.1 IPv6地址的表示
8.5.2 IPv6地址类型
8.6 ICMPv6
8.6.1 ICMPv6基本概念
8.6.2 ICMPv6的应用
8.7 IPv6路由协议
8.7.1 IPv6路由概述
8.7.2 RIPng协议
8.7.3 OSPFv3
8.8 过渡技术
8.8.1 IPv6孤岛跨过IPv4网络实现互联
8.8.2 IPv6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第9章 网络安全
9.1 网络安全简介
9.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9.1.2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9.1.3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的目标
9.2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9.2.1 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过程
9.2.2 网络安全所涉及技术
9.3 网络扫描工具的使用
9.3.1 X-scan扫描器的使用
9.3.2 端口扫描程序Nmap的使用
9.4 网络监听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9.5 木马的配置与防范
9.5.1 冰河木马的使用
9.5.2 木马的检测
9.5.3 木马的防御与清除
9.6 拒绝服务攻击
9.6.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9.6.2 Autocrat工具的使用
9.7 计算机病毒防治
9.7.1 360杀毒软件的使用
9.7.2 网络安全防御实例
9.8 PGP加密解密系统
9.9 CCProxy代理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第 10章 网络互连技术
10.1 网络互连基础
10.1.1 网络互连的类型
10.1.2 网络互连的层次
10.2 网络传输介质的使用
10.2.1 有线网络传输介质
10.2.2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
10.3 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
10.3.1 中继器
10.3.2 集线器
10.3.3 网桥
10.3.4 交换机
10.3.5 路由器
10.3.6 网关
10.3.7 三层交换机
10.3.8 其他网络连接附件
10.4 交换机的典型配置与应用
10.4.1 交换机的配置基础
10.4.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0.4.3 交换机VLAN的配置
10.4.4 不同VLAN间的路由配置
10.4.5 生成树及实现负载均衡配置
10.4.6 链路聚合等其他交换机技术配置
10.5 路由器的典型配置与应用
10.5.1 路由协议与路由表
10.5.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0.5.3 静态及默认路由配置
10.5.4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0.5.5 广域网互连配置
10.5.6 NAT配置与局域网访问Internet
10.5.7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第十一章 综合实训项目
11.1 综合实训网络拓扑结构图
11.1.1 综合实训项目分析
11.1.2 综合实训项目所使用的的技术以及所实现的功能
11.1.3 综合实训项目的具体技术实施
11.2 综合实训项目分解实训
11.2.1 常用网络设备与网络传输介质认识
11.2.2 双绞线的制作与使用
11.2.3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1.2.4 IP地址规划与设置
11.2.5 Internet应用
11.2.6 Sniffer网络监控软件的使用
11.2.7 Cisco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1.2.8 Cisco交换机VLAN的配置
11.2.9 Cisco交换机VLAN主干道配置
11.2.10 Cisco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配置
11.2.11 Cisco交换机STP配置
11.2.12 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1.2.13 Cisco路由器静态路由及RIP路由配置
11.2.14 Cisco路由器OSPF路由配置
11.2.15 Cisco路由器路由协议间路由引入配置
11.2.16 Cisco路由器广域网协议的配置
11.2.17 Cisco路由器NAT的设计与配置
11.3 综合实训项目实施
11.3.1 项目内容分析
11.3.2 IP地址规划
11.3.3 所采用的技术分析
11.3.4 设备的具体配置
11.3.5 网络测试

读者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徐立新,教授,河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网络分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河南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技术及安全。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等7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编国家规划和优秀教材4部。
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学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教材撰写经验,其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欢,至今已累计销售5万余册。

推荐用户

同系列书

购买本书用户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教师服务
教师服务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