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和教师待遇密切相关,职称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纵然职称是个“香饽饽”,由于名额有限,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如愿以偿评上职称。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平衡“教学和职称”之间的关系?一起看身在其中的广大教师怎么说。

1

教学和评职称,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理论上讲,两者是不存在冲突的。努力搞好教学,取得成绩,能为评职称增加筹码;评职称的过程,学更多教学理论,做更多教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但事实不全然如此。

本月初,教研室发布通知,有一个国家级语文课题,我县分配的是名著导读《昆虫记》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需要五名教师参加课题组。

在往常,这样的名额是要争抢的。因为参加国家级课题,评职称时最高可加4分。职称打分项目多而细碎,所以这已是很高的加分项了。但今年,通知发下来很久,却无人报名。原因很简单——从去年开始,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校将不再分配高级职称名额。

我校是城区内一所老牌实验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大,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17%,远超8%的上限(这个规定可能各地有不同)。在职称名额向农村学校倾斜的大背景下,我校教师近几年是不可能有机会评副高职称的。据称,要等那些副高职称的老教师们退休,自然减员到规定比例以下,才能分配名额。

既然评职称无望,谁愿意劳心费力参加课题组呢?课题组成员要写论文,做课件,讲公开课,录制微课,需付出极大精力,难保不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

搞课题研究,还算跟教学有牵扯,有些职称评分项目,基本与教学无关,比如论文。说实话,在中小学,真正有能力写作论文并在省级以上权威刊物发表的老师,寥寥无几。但那些评上职称的老师,却都有级别很高的论文。哪儿来的?无非是花钱买的。

所以说现有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根本不能促进教育教学,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进行大力改革。职称制度如何改,是顶层设计,离大多数教师很遥远。没有改革之前,教师确实需要平衡好教学与评职称这两件事。

我比较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用流行的话来解释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发现某件事有问题,但想要改变它非常难。那么就不要选择正面对抗。要去适应它,进入它,然后控制它,最终按自己的意志改造它。

认真教学,但也积极参与有利于评职称的一些评比和活动。表面的文章要做,实在的工作也要搞。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不做一个迂腐的知识分子。(观点:@毫米)

2

现在,评职称已经成为提高教师待遇的热点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教龄比较长;有些已临近退休,高级职称还没晋上,工作不比别人干的少;有些教师还不如自己,却晋上高级了,总觉得自己亏了,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认可,教一辈子学,临要退休了,没晋上高级,对自己、家人和朋友,对社会都没法交待。更主要的是退休后的待遇差别比较大,高级和中级职称相差近千元。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处事公开,公平,公正,无私心,这样的学校教师反响就小一些,矛盾也不那么尖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高涨。怎奈现在的职称问题成为焦点,搞得民怨沸腾,严重干扰了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

做为教师本身而言,还是要多吸收正能量,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领导、同事和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师,领导再有倾向性也不会视而不见。

俗话说,打铁要靠本身硬,工作中,各个方面都做到优秀,晋级也就水到渠成了,少些抱怨,多从自身找原因,正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虽然前行中出现一些问题,有些还不尽人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对待并认真解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腐败,增加透明度,使职称改革变为教育教学的动力,只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我们教师会受到全社会认可、尊重的。(观点:@北斗LJP)

3

我就是高级职称。说真的,我并没有特意去为了所谓的职称做多少工作。你只要把学生教的好,如果教学任务非常突出的话,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我是一名市重点高中数学教师,早在前两年就已经被授予“高级教师”的称号。我想跟各位同仁说:用心做好本质工作,教学中心还是教研质量这一块,切勿本末倒置!很多的东西,强求是强求不得的,等时机一到自然成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记得在16年带的那届学生,很高兴在高考中达线率百分之百,当然对于这个重点班来讲,所谓的达线率是一本线之上。作为老师,工作的中心还是教学质量,希望大家能把握住!

我跟学生以及家长接触的时间很多,我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学生对于一个老师的评价是“初级教师、或者怎么样的”,这些在家长在孩子那里几乎没提过,一点不重要。反而经常提的是,对一个老师的评价:这个老师讲课非常好,班上数学成绩每次都是第一,等等。

职称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或许很重要,对于我来说或许又不重要。可能有人说,是我已经拿到高级教师称号了吧,其实不然,正是这种教学理念让我“无意”间被大家认可!(观点:@二中数学答疑)

4

就职称而言,能谈到与教学的平衡,说明是在评职称过程中遇到了准备相关资料,证书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而且评的职称,也是相对较高的。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时的要求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硬性条件,职称越高条件越多。但是,很多条件都与教学相关,只有部分条件要求要有一定的教研成果。

那么,如果是教学方面遇到问题,那只是自身能力的问题。需要多进行磨课,听课活动,多听优秀的课。并且常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了解学生,教出成绩。

我们学校有位年轻老师,连续六年带的毕业班课,而且都是全区第一。他在学校评选的时候,不用找校长,不用托关系。就凭他这一项,就被学校评选出来,推举职称面试,很容易就评到了一级职称。

如果是教研方面遇到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教研工作,耽搁了教学,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可以和其他几个教师一起合作做教研,这样分工,就能减小工作量,兼顾教学。

还有,多参加各种教师技能大赛,打磨自己,提升能力。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呀,这些都能给评职称加分。在评选职称面试结束后,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建议平时就将自己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准备充足,到时候就不会因为材料不足而被刷下来。

不同职称的申请条件可以在网上查阅,并和学校主管领导交流,询问。这样有助于顺利评选职称。所以说,评职称对于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就个人而言,评职称只是个短时间的过程,在这个时间内,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稍放放教学。但是教学是个长期的工作,平时应该注重,不断的提高加强,教出好的成绩才是硬道理。正确的付出努力,成功不请自来!(观点:@实验教育奖堂)

5

不少网友认为“教学和职称不应该挂钩”

如果你想做好教学,那么就不要考虑职称,如果你考虑职称的话,时间长了肯定对你自己的心情有影响,那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而对于教学就会有所放弃,或者有所不积极不主动。

职称上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基本上就是一个利益的焦点,而在这个利益的焦点上,如果学校重要的领导没有精神支撑的话,普通老师尽量不要因为评职称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作为一线老师,如果聪明的话,脑子里面不想职称,或许能够更加快乐无忧的生活,如果脑子里面一旦有了职称,难免让自己心神不宁。

有一个高的职称带来的就是一个高的物质收入,在我们的大多数环境下,你可以看到的就是那些高级职称的人,并没有在一线上辛勤的工作,不否认有一些高级职称的人是一线的老师,我们只能从大多数来讲。

如果从大多数情况来看。职称并没有给一些老师带来多少心安的话。你还会感觉到职称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你想通了,就把这事放到一边。该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该怎么教学就怎么教学。否则你引起心理不平衡,会耽误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观点:@宜城老师)

我觉得教学和职称不应该挂钩。不是说你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就好好教学,评不上就不好好教。也不是说终于评上职称了所以就能放松了或还没有评上,得继续好好教。这些表现都不是一个老师应该有的。

不管能不能评上职称,只要站到讲台上,你的身上就应该有责任,尽可能的去教学生,把他们教好,把他们教成人。职称能不能评上,那是老师和领导的事,和学生无关,有再多的怨气都不该表现在工作上,都不能对学生不负责任。(观点:@残香半点)

6

有不少教师对职称问题存心平气和、顺其自然的态度:

我的经历告诉我,职称与教学是两码事儿。教学工作凭的是良心与责任,该干嘛干嘛,只求问心无愧。至于职称求也求不来,挣也挣不到,我只当没那回事儿。是我的自然会是我的,不是我的,挣也没用。心态放轻松点就好。我经常说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观点:@猫哥)

也有人说平衡职称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职称与工资进级的联系,而将职称作为一种能力与荣誉来评定。教学职级及工资的进升应与工龄和职业操守绑在一起来考评。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保持职业进升上的公平性。(观点:@唐自荣)

老师,职称有影响到您对教学的态度么?您如何看待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和现象?

来源:聚焦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