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高校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近日,多地多校给大学专业“动手术”,综合考量拿出“药方”,加快建立专业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做法。

大学专业改革

国家一直在行动

2018年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下达2017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区、市)的129所高校撤销340个学位点。

2018年3月

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撤销了135所高校的241个专业。

2018年9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明确,加快建立专业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

大学专业改革

看看地方和高校怎么做

山西省:力争“十三五”末削减现有本科专业数量200个以上

山西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削减15%到20%,总数削减200个以上。限制淘汰过剩低质错位专业,限制过剩专业,对山西省布点较多、规模较大、近三年社会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饱和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限制新增或调整撤销。

在此基础上,山西增设100个以上急需新兴专业。遴选3-5所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示范高校,支持条件成熟、有带动作用的高校率先改革,一步调整到全省平均水平。

浙江省:严格控制增设限制类专业

2018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就2018年度浙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有关事项发布通知,鼓励高校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严格控制增设限制类专业。

《通知》指出,有下列情况的专业原则上将限制设置:一是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的专业;二是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三是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不足、基础不实的专业;四是全省重复设置过多的专业;五是同一设区市内已有3所以上学校开设的专业;六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山东省:连续5年不招生的本科专业予以撤销

2018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部署本科专业设置相关工作。

按照要求,高校新增专业,不得设置限制性目录中的专业;调整专业,应事先对拟调整专业在校学生的培养工作作出妥善安排。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连续2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连续5年不招生的专业,应提出撤销。高校可根据社会需要、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专业属性范围内自主确定专业培养方向,但专业培养方向不得作为专业申报。专业培养方向不作为招生专业列入招生计划。

通知还指出,本科专业总数量在50个及以上的高校,应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为主要目标,2018年原则上不予新增本科专业。专科专业数量多于本科专业数量的本科高校,应尽快调整专业结构,将专科专业调整为相应的本科专业。公办本科院校原则上不再增设专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四个一批”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四个一批”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激发专业办学的内生动力,增强专业发展与国家、社会、行业需求的契合度,突出未来发展特色,着力建设体现卓越、特色、前沿及发展潜力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高水平专业。

中山大学:由调整前126个本科专业办学权调整为77个招生专业

中山大学在实施本科专业动态调整之前,有126个本科专业办学权,经过多年调整,去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的专业数量已调整为77个。校长罗俊强调,这样的改革是围绕大学的根本目标人才培养进行的。

大学专业改革

听听专家这么说

陈超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联合建立专业退出机制

在今后的学科调整中,学校应强化公开、公正和公平意识,既要考虑专业的市场状况,又要考虑专业的历史传统,还要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更要尊重学理方面的要求。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专业退出机制,在取缔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过程中,既要坚持实质公平,更要坚持程序公平,要对社会开放,扩大参与,才能降低专业退出难度,减少各种障碍,实现专业发展的动态调整和良性发展。

罗志敏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强化对已开设专业的调研、评估和审查力度

对高校来讲,一要把好本校新申报专业的第一道关,坚决遏制某些院系不讲原则、不顾条件的上新专业;二是要时常自查自纠,利用多方评价和已有的以专业负责人为中心的奖惩机制,强化对已开设专业的调研、评估和审查力度,从中发现不合格专业,问题少的要限期整改,问题多的要坚决清退。从政府主管部门出发,要细化对新开办专业的审批流程,不仅要看专业申报书,还重在实地考察和验证。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推进教育经费的拨款和使用办法,引导高校从重外延式扩张到注重内涵发展上来。

李名梁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国家、地方和高校应保持高度协同

如何保持一颗专业“良心”?当前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势告诉我们,建立健全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势在必行。众所周知,专业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单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主要围绕具体专业展开。为此,国家、地方和高校就应保持高度协同,努力从教育的内外部规律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动态调整、预警与退出机制。高校专业如果只增不减,一味搞“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会严重影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办出特色和质量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根本出路。

来源:微言教育综合自

《光明日报》,各省厅、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