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王丽美
目 录 第 1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4.0基本操作 1 1.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简介 1 1.1.1 Pro/ENGINEER的产生和发展 1 1.1.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新特点 2 1.1.3 Pro/ENGINEER的核心设计思想 2 1.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文版的用户界面 7 1.2.1 启动Pro/ENGINEER Wildfire 4.0 9 1.2.2 设置工作目录 10 1.2.3 模型树简介 10 1.2.4 新建图形文件 12 1.2.5 打开图形文件 13 1.2.6 存储图形文件及版本 14 1.2.7 保存文件的副本 14 1.2.8 从内存中删除当前对象 15 1.2.9 删除文件的旧版本和所有版本 15 1.2.10 关闭窗口 16 1.2.11 退出系统 16 1.3 用户界面的定制 16 1.3.1 定制工具栏 16 1.3.2 在工具栏中添加或删除图形按钮 17 1.3.3 设置导航选项卡 17 1.3.4 配置浏览器窗口 18 1.3.5 配置其他选项 19 1.4 视图操作 19 1.4.1 重绘当前视图 20 1.4.2 着色 20 1.4.3 方向 20 1.4.4 可见性 20 1.4.5 显示设置 20 1.5 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鼠标的用法 23 1.5.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中鼠标使用介绍 23 1.5.2 视图的移动、缩放和旋转 23 1.6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运行环境 24 1.7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简体中文版的安装 24 1.7.1 环境变量的设置 24 1.7.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简体中文版的安装 26 1.8 系统配置文件的设置 31 1.8.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的方式 31 1.8.2 “config.pro”配置文件的选项 32 1.8.3 设置“config.pro”选项 32 1.8.4 设置“config.win”选项 34 1.9 Pro/ENGINEER Wildfire 4.0读取其他软件文件 34 1.9.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读取AutoCAD文件 34 1.9.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读取Unigraphics文件 34 1.10 Pro/ENGINEER Wildfire 4.0和IGES、STEP、STL之间的转换 34 1.11 Pro/ENGINEER的常用功能模块 35 1.12 其他常用CAD软件简介 36 1.12.1 国外其他CAD软件介绍 36 1.12.2 国内CAD软件介绍 37 1.13 创建简单的零件模型 38 总结与回顾 39 思考与练习题 39 第 2章 参数化草绘绘制 41 2.1 草绘工作环境 41 2.1.1 进入草绘模式 41 2.1.2 设置草绘器的优先选项 42 2.1.3 常用图形工具按钮 45 2.2 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 46 2.2.1 绘制点和参照坐标系 46 2.2.2 绘制直线 47 2.2.3 绘制矩形 48 2.2.4 绘制圆弧 48 2.2.5 绘制圆 49 2.2.6 绘制圆角 51 2.2.7 绘制文本 51 2.2.8 绘制样条曲线 53 2.2.9 使用实体的边和偏移实体的边创建图元 54 2.2.10 调色板 54 2.3 编辑几何图元 55 2.3.1 选取几何图元 56 2.3.2 修剪几何图元 56 2.3.3 几何图元的复制 58 2.3.4 几何图元的镜像 59 2.3.5 几何图元的缩放旋转 60 2.4 尺寸标注 60 2.4.1 标注线性尺寸 61 2.4.2 标注直径尺寸 63 2.4.3 标注半径尺寸 64 2.4.4 标注角度尺寸 64 2.4.5 标注样条曲线尺寸 65 2.4.6 对称标注 65 2.4.7 其他尺寸标注 66 2.5 图元尺寸操作 67 2.5.1 尺寸修改 67 2.5.2 尺寸强化 68 2.5.3 尺寸锁定 68 2.5.4 尺寸删除 69 2.6 几何约束 69 2.6.1 几何约束类型 69 2.6.2 取消约束条件 73 2.6.3 解决过度约束 73 2.7 草绘器诊断工具 74 2.8 草绘绘制技巧 75 2.9 草绘创建实例 76 总结与回顾 79 思考与练习题 79 第3章 特征分类与基准特征 82 3.1 三维特征的分类 82 3.1.1 基准特征 82 3.1.2 基础特征 84 3.1.3 工程特征 84 3.2 基准特征 84 3.2.1 设置基准特征的显示状态 85 3.2.2 修改基准特征的名称 85 3.2.3 基准平面的创建 85 3.2.4 基准轴的创建 87 3.2.5 基准曲线的创建 90 3.2.6 基准点的创建 94 3.2.7 坐标系的创建 99 3.2.8 基准图形的创建 101 3.3 创建和修改基准特征操作实例 101 3.3.1 在模型中创建基准点 102 3.3.2 在模型中创建基准轴 104 3.3.3 在模型中创建基准平面 106 3.3.4 在模型中创建基准图形 108 3.3.5 基准特征的修改 109 3.4 零件建模的设置 109 3.4.1 模板的设置 109 3.4.2 单位设置 109 3.4.3 材料设定 110 总结与回顾 111 思考与练习题 112 第4章 基础特征的创建 113 4.1 拉伸特征 113 4.1.1 拉伸工具操作控制面板 113 4.1.2 拉伸特征类型 114 4.1.3 拉伸的深度设置 114 4.1.4 拉伸特征的应用 114 4.2 旋转特征 116 4.2.1 旋转工具操作面板 116 4.2.2 旋转特征类型 116 4.2.3 旋转角度的设置 117 4.2.4 旋转特征的应用 117 4.3 扫描特征 118 4.3.1 扫描实体特征的基本操作 118 4.3.2 扫描特征的操作实例 119 4.4 混合特征 121 4.4.1 平行混合特征 122 4.4.2 旋转混合特征 123 4.4.3 一般混合特征 125 4.5 混合特征操作实例 126 4.5.1 混合顶点应用实例(五角星) 126 4.5.2 起始点的应用实例(铣刀) 128 4.5.3 浴盆实体建模 131 4.6 特征的编辑与修改 133 4.6.1 修改特征属性 133 4.6.2 修改特征父子关系 134 4.6.3 重定义特征 134 总结与回顾 136 思考与练习题 136 第5章 工程特征创建 139 5.1 孔特征 139 5.1.1 孔特征创建步骤 140 5.1.2 孔特征操作实例 145 5.2 倒圆角特征 147 5.2.1 倒圆角工具简介 148 5.2.2 倒圆角的操作实例 154 5.3 倒角特征 157 5.3.1 倒角工具简介 157 5.3.2 倒角操作实例 159 5.4 抽壳特征 160 5.4.1 抽壳工具简介 160 5.4.2 抽壳操作实例 161 5.5 筋特征 162 5.5.1 筋特征创建步骤 162 5.5.2 筋特征操作实例 163 5.6 拔模特征 164 5.6.1 拔模特征创建步骤 165 5.6.2 基本拔模特征创建 165 5.6.3 可变拔模特征创建 167 5.6.4 拔模特征操作实例 168 总结与回顾 173 思考与练习题 173 第6章 其他常用特征的创建 174 6.1 管道 174 6.2 剖面 177 6.3 凹槽 181 6.4 半径圆顶 184 6.5 环形折弯 185 总结与回顾 189 思考与练习题 189 第7章 特征操作 190 7.1 特征复制 190 7.1.1 【复制】特征菜单命令 190 7.1.2 以【新参考】方式创建复制特征 193 7.1.3 以【相同参考】方式创建复制特征 195 7.1.4 以【镜像】方式复制特征 196 7.1.5 以【移动】方式复制特征 196 7.2 特征阵列 199 7.2.1 特征阵列操控板 199 7.2.2 尺寸阵列 201 7.2.3 方向阵列 205 7.2.4 轴阵列 206 7.2.5 填充阵列 209 7.2.6 表阵列 211 7.2.7 参照阵列 213 7.3 特征镜像 214 7.3.1 特征镜像 214 7.3.2 镜像操作实例 215 7.4 特征修改 216 7.4.1 特征的编辑与编辑定义 216 7.4.2 编辑特征参照 219 7.4.3 改变模型尺寸比例 221 7.5 重排特征顺序 222 7.6 插入特征 224 7.7 删除特征 226 7.7.1 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 226 7.7.2 特征的删除方法 228 7.8 特征组 230 7.9 模型的可见性控制 232 7.9.1 隐藏对象 232 7.9.2 隐含对象 233 7.10 特征再生失败及处理 235 7.10.1 特征再生失败的原因 235 7.10.2 特征失败诊断及解决 236 7.11 综合操作实例 238 总结与回顾 246 思考与练习题 248 第8章 扫描特征创建 250 8.1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250 8.1.1 可变剖面扫描工具 250 8.1.2 trajpar参数和关系式的应用 254 8.1.3 创建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256 8.1.4 创建恒定剖面扫描 262 8.2 螺旋扫描特征 263 8.2.1 创建螺旋扫描的方法 263 8.2.2 创建螺旋扫描特征 266 8.3 扫描混合特征 268 8.3.1 扫描混合特征方法 268 8.3.2 创建扫描混合特征 271 总结与回顾 272 思考与练习题 273 第9章 曲面特征建模 276 9.1 基础曲面特征的创建 276 9.1.1 拉伸曲面 276 9.1.2 旋转曲面 277 9.1.3 扫描曲面 278 9.1.4 螺旋扫描曲面 279 9.1.5 混合曲面 281 9.1.6 扫描混合曲面 284 9.1.7 边界混合曲面 286 9.1.8 可变剖面扫描曲面 287 9.2 曲面编辑 289 9.2.1 偏移曲面 289 9.2.2 移动曲面 291 9.2.3 修剪曲面 292 9.2.4 镜像曲面 293 9.2.5 复制曲面 294 9.2.6 延伸曲面 295 9.2.7 合并曲面 296 9.3 曲面建模操作实例 297 总结与回顾 303 思考与练习题 304 第 10章 创建参数化模型 306 10.1 参数 306 10.1.1 参数概述 306 10.1.2 参数的设置 307 10.1.3 参数和模型尺寸的关联 309 10.2 参数化建模操作实例 314 总结与回顾 322 思考与练习题 322 第 11章 创建装配体 324 11.1 Pro/ENGINEER装配基础 324 11.1.1 进入装配环境 324 11.1.2 元件装配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326 11.1.3 添加新元件 326 11.2 装配约束 328 11.2.1 装配约束类型 328 11.2.2 阵列 334 11.2.3 封装元件 337 11.2.4 干涉检查 337 11.3 装配体操作范例 340 11.4 爆炸图 344 11.4.1 自定义爆炸图 345 11.4.2 爆炸图的保存 347 总结与回顾 350 思考与练习题 350 第 12章 二维工程图 353 12.1 工程图模块简介 353 12.1.1 图纸格式的设置 353 12.1.2 工程图模块的工作环境 355 12.2 创建工程视图 357 12.2.1 使用模板创建视图 357 12.2.2 创建一般视图 358 12.2.3 创建投影视图 359 12.2.4 创建详细视图 360 12.2.5 创建辅助视图 360 12.2.6 创建旋转视图 360 12.2.7 创建其他视图 361 12.3 视图调整 369 12.3.1 移动视图 369 12.3.2 删除和拭除 370 12.3.3 指定视图比例 371 12.3.4 修改剖面线 371 12.4 标注尺寸 372 12.4.1 显示及拭除尺寸 372 12.4.2 手动标注 373 12.4.3 公差标注 373 12.4.4 尺寸的调整 373 12.4.5 创建注释文本 374 12.5 工程图创建实例 375 总结与回顾 379 思考与练习题 380 第 13章 模具设计初步 381 13.1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381 13.2 模具模型的建立 383 13.2.1 系统环境与界面 383 13.2.2 模具装配 385 13.2.3 收缩率的设置 389 13.2.4 模具组件特征 390 13.3 分型面的建立 393 13.4 模具体积块的建立 394 13.5 模具元件的建立 395 13.6 模具检测 396 13.6.1 拔模检测 397 13.6.2 厚度检测 398 13.6.3 投影面积和分型面检查 399 13.7 开模动作模拟 400 13.7.1 铸模 400 13.7.2 模具开启 401 13.8 模具设计实例 403 总结与回顾 411 思考与练习题 412
本书重点介绍了AutoCAD 2010中文版的新功能及各种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技巧和应用实例。按照用Auto...
本书提供了大量典型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系统而全面,既有基本命令及作图方法的练习,也有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练...
本书是与《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2版)》配套的技能训练教材。 本书采用最新的国家制图标准,内容与教...
本习题集共13章,习题内容包括UG基本功能操作、曲线操作、曲面特征操作、草图功能操作、实体建模操作、工程图...
本书提供了大量典型习题,并对有一定难度的习题给出了作图步骤提示。全书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系统而全面,既有基本...
本书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突出PLC 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 SMA...
本书重点介绍SOLIDWORKS 2020在工程制图应用方面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讲解知识点时,不仅列举了大...
本书使用Mastercam,基于项目式教学理念,通过音箱、陀螺和航空翼肋3个项目系统地介绍了从CAD到CAM的...
本书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展开介绍,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全面覆盖。首先,深入剖析AI技术的定义、分类、核心要...
本书全面介绍工业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全书共7 个项目,分为工业网络概述、...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