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慕课版 第2版)

对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业等大赛;融入AI技术的应用;覆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实践
分享 推荐 1 收藏 4 阅读 94
李兴 , 方志涛 (作者) 978-7-115-67088-5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王青青-人邮

1. 项目任务式体例,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2. 数智赋能,融入AI技术在就业、面试等领域的应用
3. 对接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全覆盖
4.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5. 资源丰富,配套PPT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题库软件等
¥49.80 ¥42.33 (8.5 折)
立即购买
教学资源仅供教师教学使用,转载或另作他用版权方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内容摘要

本书为满足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生涯认知、生涯发展、生涯管理、就业准备、求职应聘、就业保障、创新训练、创业探索。 本书循序渐进地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就业与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合理管理学业和职业生涯,掌握求职就业技巧,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每章均设置“课堂活动”“实践与训练”板块,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践应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材,或相关教职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初涉职场的新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了解求职就业的参考书。

目录

项目一 生涯认知………………………………… 1
任务一  计划未来:我的职业生涯……………… 2
一、什么是职业与职业生涯 …………………………2
二、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4
三、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5
任务二  解构未来:规划我的职业生涯 …… 8
一、我的生涯开发: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8
二、我的生涯探索: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9
三、我的生涯规划: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 12
实践与训练 …………………………………………… 14

项目二 生涯发展……………………………… 16
任务一  探索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17
一、我喜欢什么——探索兴趣 ………………… 17
二、我适合什么——探索性格 ………………… 22
三、我能做什么——探索能力 ………………… 27
四、我追求什么——探索价值观……………… 32
任务二  精炼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35
一、主动学习储备知识 ……………………………… 35
二、参与实践发掘能力 ……………………………… 38
三、通过实习积累经验 ……………………………… 40
任务三  放眼职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41
一、产业、行业与职业 ……………………………… 41
二、洞悉行业趋势与机遇 ………………………… 42
三、专业与行业的匹配 ……………………………… 45
四、岗位与能力的匹配 ……………………………… 46
任务四  做出决策:构建我的职业库 ……… 48
一、多角度搜集职业信息 ………………………… 48
二、多维度实施职业决策 ………………………… 49
三、建设适配自己的职业库 ……………………… 52
实践与训练 …………………………………………… 53

项目三 生涯管理……………………………… 57
任务一  锚定目标: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58
一、我的职业生涯目标 ……………………………… 58
二、衡量自己与职业生涯目标的差距……… 59
任务二  制订计划:到达我的目的地 ……… 60
一、长期目标:我的职业理想 ………………… 60
二、中期目标:我的毕业与就业……………… 62
三、短期目标:我的学习计划 ………………… 63
四、当前目标:我现在的行动 ………………… 64
任务三  管理自己:为我的目标纠偏 ……… 65
一、完成我的生涯发展报告 ……………………… 65
二、生涯发展的监控、评估与调整 ………… 69
三、自控力与自我激励 ……………………………… 70
实践与训练 …………………………………………… 71

项目四 就业准备……………………………… 73
任务一  明确去向:我的就业选择…………… 74
一、求职企业 ……………………………………………… 74
二、继续学习 ……………………………………………… 74
三、参军入伍 ……………………………………………… 74
四、考公考编 ……………………………………………… 75
五、报名基层服务项目 ……………………………… 75
六、自主创业 ……………………………………………… 79
任务二  准备材料:让简历更加出彩 ……… 80
一、就业信息哪里找 ………………………………… 80
二、招聘信息如何解读 ……………………………… 81
三、求职简历怎么写 ………………………………… 82
任务三  调适心理:保持求职好状态 ……… 84
一、情绪调整,不骄不躁不迷茫……………… 84
二、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87
实践与训练 …………………………………………… 88

项目五 求职应聘……………………………… 90
任务一  彰显实力:笔试能力巧突破 …………91
一、笔试的类型 ………………………………………… 91
二、像考试一样笔试 ………………………………… 92
三、如何做好笔试准备 ……………………………… 92
任务二  展现风采:面试能力大进阶 ……… 94
一、面试测评的内容 ………………………………… 94
二、面试的类型 ………………………………………… 95
三、常见的面试提问 ………………………………… 97
四、如何做好面试准备 ……………………………… 99
任务三  注重礼仪:博得面试好印象 …… 100
一、为应聘岗位定制专属仪容 ……………… 100
二、和面试官进行友好的沟通 ……………… 103
任务四  适应环境:扮演职场新角色 …… 104
一、从大学生到职场人 …………………………… 105
二、职场基本配置——素质 …………………… 106
三、职场 “软实力”——情商 ……………… 109
实践与训练 ………………………………………… 112

项目六 就业保障…………………………… 115
任务一  明确权益:就业路上的定心丸…… 116
一、大学生就业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 116
二、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注意事项 ……… 119
任务二  保护自己:识别与防范就业陷阱…… 120
一、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哪些 …………………… 120
二、如何快速识别求职陷阱 …………………… 122
任务三  拿起武器:合理维护个人权益…… 123
一、《就业协议书》与争议解决…………… 124
二、劳动合同与争议解决 ……………………… 125
实践与训练 ………………………………………… 126

项目七 创新训练…………………………… 129
任务一  认识创新:如何成为创新之人…………… 130
一、什么是创新 ……………………………………… 130
二、风起云涌的创新时代 ……………………… 130
三、创新之人应具备哪些精神 ……………… 133
任务二  开发思维:做好创新的基础建设……………… 135
一、形象思维巧构思 ……………………………… 135
二、设计思维出成果 ……………………………… 137
任务三  运用方法:创意设计的多维解答…………… 140
一、头脑风暴法:用团队的智慧创新 ………………… 140
二、试错法:通过实践验证成果…………… 142
三、5W2H分析法:追究问题的多个解法……………… 142
四、奥斯本检核表法:使用通用的创新公式 ………… 143
五、属性列举法:在对比中挖掘新想法………………… 145
六、形态分析法:从组合中筛选新方案………………… 145
七、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用发明解决创新问题 …… 146
任务四  产出成果:将创意变为创造 …… 147
一、精益创业理论:新创团队如何开发产品 … 147
二、原型设计:创建一个最简洁的产品原型 … 148
三、用户测试:让市场帮助产品迭代 ………… 149
实践与训练 ………………………………………… 151

项目八 创业探索…………………………… 155
任务一  创业准备:走好创业第一步 …… 156
一、解读创业优惠政策 …………………………… 156
二、申请注册创业企业 …………………………… 157
任务二  提升能力: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创业者 … 160
一、用超前的眼光发现市场 …………………… 160
二、培养持续创新的能力 ……………………… 160
三、拥有专业知识与技术 ……………………… 162
四、全面整合各渠道资源 ……………………… 163
五、建设优秀的创业团队 ……………………… 164
任务三  创业实践:参加创新创业大赛……169
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 170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172
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173
四、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 ……………………… 175
实践与训练 ………………………………………… 175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李兴:中共党员,和君职业学院理事长、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2020年荣获赣州市六大攻坚战工作先进个人奖;2021年会昌县第九批“拔尖人才”;2023年赣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2024年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相关技术

推荐用户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