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是指导和支撑教师课堂教学的源点,是基于教学不断变化的现象而衍生出的对教学的看法的广延。

       进入新时代,大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大学教师对大学教学缺乏认识。因此,为了建设金课,必须以多维度的理论视角观照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找到考察金课的观测点,探究大学金课的特征。金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升教学效果,更在其稀和纯,稀是指其异于流俗的实质,纯是指其轻灵之姿的形态。

       必须承认,此“七度”正是目前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所极度匮乏之元素,无“七度”,则无金课。无“七度”,课堂教学则无吸引力。“七度”是衡量大学教学价值的核心标准,也是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

◆ 1、难度:教学之保障

       当前,国内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难度”严重不足的现象。学生不费毫厘之力便可轻易跳过教师为其摆置的“跳箱”,即便是一年不学,也能临机轻松过关,在多数场合,学生并非厌恶学习,而是因为课堂教学淡而无味、弃而无憾。

       大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既具有学习目标的“不可测性”,亦包含教学过程的“高屏障性”。大学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提出高质量的学术难题,使之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将学生置于学习困境之中,让学生接触超越他们的经验,甚至也超越教师经验的现象,让学生失去方向,通过学习和思考,重新找到方向。这种真正的学术规训,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考,从成就中肯定自己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难度必须是“良性的”。合理的难度会使课堂充满文化与智力的挑战,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挑战智力极限、技能极限和心态极限的戮力过程,让学生付出超常的体力、脑力、精力及意志力。这种具有高难度属性的教学才能体现大学课堂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弥补性,才是学生真正不可或缺的教学。

◆ 2、深度:教学之本真

       大学课堂教学的“深度”意为“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大学教学之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努力发现真实的存在,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探寻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正如马尔库塞所言,如果一个人已经学会去观察和了解事物的本相,它就会依真理行事。加强课堂教学的深度是为了克服仅将事实性、素材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将学生的发展仅理解为客观知识的积累。这种将教师作为“搬运工”式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承载各种信息的记忆机器,遮蔽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具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反对“非本质性”教学,强调帮助学生挖掘而理解躲闪在事物背后更为深刻的要素。具体表现在深度理解和深度反思的学习行为之中。深度理解是指理解事物的本质,理解思想逻辑,理解要素关系等。深度反思即所谓的“反求诸己”,充分认识自我,进而实现自我锻造,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格。由此可见,大学教学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深度。

       具有深度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深邃性。教师的教学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深度思维,是否能够产生抽象与概括。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可以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建立起一种不可轻易得见的,具有学习意义的必然连结,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有深度的课堂教学相比肤浅表面化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

       深度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后显性特征,观点性、思想性、方法性和能力性的学习效果很难即刻被考证,其学习效果也许在数年之后才会在创造性活动中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也许这才是大学课堂教学真正的独特价值。

◆ 3、广度:教学之场域 

       具有足够广度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从不同层面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新时代开拓性综合型人才的首要标志则是超强的想象力和分析力。如果学术基础打得过窄过薄,会形成惯性思维,以后再打开思路会觉得很困难。

       思维的广泛联系是课堂教学广度的特征之一。在常人眼里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被创造者勾连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新思想或新事物。因此,教学的广度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教学广度的另一个特征是知识涉及面之广。培养学生强大的想象力是大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具有广度的教学,知识面不仅仅聚焦于某一学科的局部,应具有扩散式的外延性,它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结、可以跨越学科进行链接。大学课堂教学广度的极限在哪里?答案应该是无界的。

       教学内容的生活属性亦是课堂教学广度的特征,即课堂教学的广度应涉及人类多元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生活本身具有广泛性与丰富性,大学课堂教学应充分涉及人类生存基础的各个要素,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有意义行为富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以促进学生全面的“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的的完整性又是一个课堂教学广度的特征。身心统一是大学教学和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大学课堂教学的所涉面应尽量广泛、完整地覆盖学生的“原初”,帮助学生达到思维、身体、心灵的全面提升。

       大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出学习范围的综合性。不可将目光只局限在本专业内,还应多研习看似与本专业无关的学问。可以说,越是努力钻研远离本专业的知识,一旦今后有用,对创造性工作越有重要意义。

◆ 4、高度:教学之境界

       大学课堂教学的高度是指课堂教学的境界之高。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必须提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更应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以实现“超度”学生达到悟出大道理、形成大智慧的教学效果。

       有高度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大学时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期,而这种“形成”只是单独依靠专门开设的思政课程是远不可及的。所有大学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一以贯之、有自觉意识、有理论思辨性的世界观。同时,有高度的教学也会体现在所有的大学教师在任何学科里,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有高度的教学可以将某门课程或学科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规律,进行抽象与概括,提升为世界最一般的、普遍的、基本的规律。有高度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也不仅在于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衍生出创新型认识与技能。

       有高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在大学阶段,必须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必须树立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在时间方面,强调具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狭隘的短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命为志存、高瞻远瞩,瞭望未来意识的人。

◆ 5、强度:教学之劲道

       大学的教学强度不仅体现在课上,更应该落实在课下,因此需要将课上与课下作为一体而统筹规划。任何力图超越一般水平的人类活动,都必须负有强度。教学活动亦如此,作为“专门促进人类发展”的事件,必须促逼学生在精神与能力方面发生正向质变,因此,必须要求教学活动具有高强度。

       大学教学的习量震撼是指学习任务量大而产生的力度。不论是读书量,还是科研项目活动量都应该达到超极限程度。这种超极限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互动震撼是指师生教学互动时,教学言行的刺激力度。目前,大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规劝和教诲力、讲解的冲击力以及提问的震撼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很多教师上课时没有独特鲜明的观点,没有产生振聋发聩效果的课堂生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刺激性,达到字字惊人,句句精辟;加强教学非语言动作,行止有力。

       精神震撼是指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感和紧迫感。大学教学必须给予学生以幽深的、浩瀚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体验人类知识殿堂的宏伟及缺憾,既有永无止境之感,又有为之弥补缺憾、使之趋向完美的冲动。

◆ 6、精度:教学之中的

       大学教学的精度是指“教”与“学”之间的耦合精准程度。大学教学的精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化帮扶,教学目标的精准实现以及专业核心力的养成。

       从事大学教学的教师,不只是讲课者的角色,还有一层身份即导师。教师给予学生点拨、引导的精确性异常重要。目前大学出现一种教师少讲,甚至不讲的潮流。讲不讲是假问题,精讲才是真问题。精讲是教师的学术力、教学力和教育情怀的高度浓缩。面对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不能反映个体学生情况的大数据所呈现的均值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学生的个体特性就很容易被大数据所淹没,致使教学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大学教学目标的精准,并非是对静态的、预成性的知识点进行准确表达,而是对大学教学不确定性的明了与掌控。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常见的困惑是“知道不该讲什么,但不知道该讲什么”,这是典型的缺乏精度的表现。作为大学教师,对专业领域所辖的“知”与“未知”之间的界限应该有精准的把握。就大学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精准实现,需要靠精选内容、精选策略、精炼语言、精辨是非、精思关键,精确未知,将专业核心要义精施于学生。

       任何专业,都有若干专属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这是专业之为专业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部分,是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教学是在核心竞争力精准规范下的活动,绝不可处于浮游无归期的漫游状态。

◆ 7、温度:教学之情感

       大学教学的温度是指一切能够感动学生的教学要素的总和。有温度的教学,无论文理,定能感动学生,而能够感动学生的教学一定能够触碰学生的心灵。高昂的情绪,可以促进大脑高速、多支性运转,从而消灭“课堂旁观者”。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感动学生?教学感动的要素主要包含学术美感的感动、人格感动与灵魂感动。

       学术美感是指人们对学术美的感受或体会,是触及到学术美时所引起的感动。大学教学应以抽象思维为审美对象,大学课堂是严肃神圣的学术殿堂,而不是消遣娱乐的场所,大学教师是学者而非演员。教师应依靠精彩绝伦的学术观点和思想火花,以及振聋发聩、沁人肺腑、触及灵魂的指导、质问与提示,还应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思想交锋,矛盾碰撞以达到感动学生的目的。通过教师的点燃,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表现出无限的玄妙性,深刻的理论内涵,有无与伦比的实践价值。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能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感动力量。可以表现在感人至深的对学术的万丈豪情,澎湃的为人类做贡献的高远志向,以死相求的忘我献身的壮烈精神。

       能够产出独到精辟思想观点的教师定有人格魅力,真做学问,做真学问,且唯人类最前沿之内容研究。教师能够真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让思维自由驰骋,通过自身的伟大孤独而引领、教诲学生。学术孤独是卓越教师独立人格的外显特征。孤独能够使教师超凡脱俗、超越自我而卓尔不群,能够进入宁静而客观的思考境界,从而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在学术上能够另辟蹊径、独出心裁、独善其身。

◆ 8、结语

       由水课还是由金课培育出来的学生之差异可谓天壤之别。而令人担忧的是任何水平的大学都存在为数众多的水课,水课的存在已经成为大学的常态,真正具有内在精神、文化特征的金课却寥若晨星。这便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绝对重要性所在。

       在这个充满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新世界,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改变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发扬和探究符合现代人类学习规律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带着灼热的思维离开教室,使学生具有学术虔诚感。将大学课堂教学真正发展为超度人的活动,应是每一位大学教师极力追求的信仰。

来源: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