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大学课堂的教室被“标签化”的分成了若干区域:离讲台最近的“学霸区”,高级阳光SPA区、超级VIP休闲区......放眼望去,似乎能够体现学习的地方已然寥寥无几。

有人说,如果想检验一位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要看教室的满座率,而是看前排的上座率。这种现象似乎反映出了许多大学课堂所流行的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教室的前几排,往往都是空的

19.bmp

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激情高涨地传递知识,台下的学生却在我行我素的睡觉、看小说、玩手机....

有人说,坐不坐前排,某种程度上能够映照出一个人的学习观,甚至折射出一所大学的学风。

真的是如此吗?

20.bmp

前几天,山东大学15级电气工程学院的巩哲,凭借“四年高绩点高学分、保研清华、获得国家奖学金三次、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省一等奖两次、薛禹胜院士奖学金、特高压奖学金各一次...”等荣耀光环被网友称之为学霸。

很多人都好奇巩哲成绩突出的“独家秘诀”,她坦言:“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预习、复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能把这件事情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也不容易,大学这三年,我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几乎每次上课我都尽量坐在第一排,强迫自己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这样简单却执着的坚守,让巩哲从万千人中脱颖而出。

21.bmp

有人说,大学上课坐前排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就是真的爱学习,或者喜欢听老师的这门课程,一个人成绩的优异与否和坐前排也并无多大的关联。

当然,针对#大学上课会坐前排吗#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少学生的热议,并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座位做出了原因解释。


不愿意坐前排的学生:

@有意思

大一高数课会坐前排,后来发现坐哪都不听,反正都是最后一周才开始自学的。

@小雯子

不坐前排,哈哈,猫在能看清黑板,方便进出的位置,吃早饭,玩手机或者看书。

@我心仍狂

当然不会了,首先前排不一定是学霸区,反而第三第四排,是学习的黄金地点,既不会脱离同学,还能不懂就问同桌,老师,既不影响学习,也不会引来异样的眼光。

22.bmp

愿意选择前排的学生:

@冰的可乐不加冰

前排,能看见黑板,也听得清楚。

@不丢脸i

我个人会选择前排 因为觉得总是玩手机没什么意思 不应在这么好的年纪荒废这么美好的青春的。

@温迪2016

大一大二的时候是坐前排的,因为眼睛近视。大三以后只有喜欢的课和我任课代表的课坐前排。当然,眼睛仍然近视。作为过来人,建议学弟学妹们,还是要往前坐,好好听课,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荒废了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

23.bmp

持中立态度的学生:

@世成同学

除了专业课坐第一排其余的全部坐最后随时准备撤退。

@香橙味的玉米

是喜欢的老师就坐前排,瞌睡没睡醒就坐中间,为了聊天、追剧……不太重要的课,就坐最后。

@七七LYF

个人觉得成绩好坏与坐不坐前排没有太大关系,后排的成绩也可以好,前排的也会睡觉,只要用心学习,坐哪儿都一样,只是有些人不喜欢去抢第一排,能坐哪儿就坐哪儿。

24.bmp

之前,某高校针对“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现状”问题随机对6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上课时选择坐在前排的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63.94%,男生占19.76%。而坐在后排的女生占女生人数的9.31%,男生占36.59%。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也有不同的选择,据调查研究可知,86.95%的大学生喜欢授课方式诙谐幽默、课堂语音清晰简洁、传授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且运用较多案例的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多会选择前排座位。反之,教师语调平缓,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则多选择中间偏后的座位。

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营造的课堂氛围影响这大学生对课堂座位的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同以及学生对课堂氛围的偏爱程度

这样看来,如果要让学生爱上前排,不仅是需要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更离不开老师打造的精彩课堂。那如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值得老师们借鉴:

教学内容的穿透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熟悉并通读教材,明确各章节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疑难点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对各章节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透彻地了解,理清主次脉络,挖掘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知识要素和结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的激活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适当地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辩论等形式,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给他们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使他们能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课堂上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做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从而增强课堂吸引力。

强烈的语言感染力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语言的简练清晰,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之,简洁生动、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的语言,不仅能把无声无息地文字讲得有理有情,有声有色,而且能起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之语言美的功效。

双方信任的亲和力

教师的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爱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魅力,以爱为基础建立的师生关系,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课堂教学形成宽松愉快的心里环境作好准备,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说坐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代表了主动的学习态度。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需要培养并加强自我主动学习能力,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做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不仅仅只是坐前排才能体现出来的。

对于教师而言,相比坐前排,如何让学生真心爱上课堂并投入进去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打造精彩的课堂,充满真材实料,或许就会有不少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喜欢上自己的学校。

那个时候,坐不坐前排都不重要了,因为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来源:教学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