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国学”的历史定位及现实意义也在看涨。“半部论语治天下”常常被人引用来证明国学经典的巨大价值。这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据说是宋代宰相赵普说的。追本溯源,最-y-出自元代杂剧作家高文秀所著的《好酒遏上皇》,其第三折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元曲的这句话是由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衍生而来。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日:‘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但宋史·赵普传》根本没有提及此事,仅有的记载为:“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闺户启箧取书,读之竞El。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这说明赵普晚年,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劝诚下才“手不释卷”地读起了《论语》。元杂剧《好酒遇上皇》写的本不是赵普的事,后人却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安在赵普的身上,并且借着元杂剧而流传至今。原来,“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一个传说。

《论语》是国学经典,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k,l~是艺术的夸张。即以孔子本人而论,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谈何“治天下”?亚圣孟子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见他也有“穷⋯‘达”的不同境遇,并且因此而决定进退,并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举。

包括《论语》《孟子》在内的国学经典,是国宝级的文化遗产,但其历史的局限性也不容否认。国学不是万能之学,在指引现代社会的前进方向,疗救现代人的精神疾病方面,有用,但不能包治百病。如果完全照着《三字经》《弟子规》去做,恐怕也培养不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才。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兼收并蓄,更不能打“国学”的旗号去谋利。

来源:《“国学热”的似是而非》

中小学国学教育服务就选择瀚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瀚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知名院校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完善丰富的课后服务,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瀚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对国内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基础教育短板,开发集合国学、艺术、实践、体能四大体系的素质教育课程,综合拓展学生的各种潜能,让知识的习得更具趣味性和全面性。瀚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课后服务方面已具有一流的专业团队,丰富的运营经验,其优良的服务能力和品质,不仅赢得了极高的行业信誉,也为其做好内课后服务提供全面保障,将与学校合力破解“三点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