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吸引力在哪里?到底好不好干?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运营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日前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

作为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这些职业新在何处?吸引力在哪里?到底好不好干?来听听从业者们怎么说。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挑战、压力、成就感

“我的工作简单说就是教机器学习,因为每天都会面对很多变量,所以觉得很有挑战性。能够把作通的模型,泛化到具体应用场景里去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邓射卫现供职于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从入职时的普通程序员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这名“80后”只用了短短七八年时间。在他看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当然,有挑战就会有压力。比如让不少人羡慕的‘弹性工作时间’,我们内部都自嘲,实际上不是弹性上班而是弹性下班。” 邓射卫笑着解释说,因为任务总量是一定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上下班,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

“这个职业必须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所以才给人的感觉比较‘宅’吧。没有定力、坐不下来的性格,可能就会不太适合。”邓射卫说。

无人机驾驶员:自由、新鲜、体验感

“压副翼、轻推杆,对,保持住。”在北京郊区的一所无人机培训学校内,伴随着旋翼轰鸣,“90后”小伙杜宏渊正在向学员们讲授飞行要领。

2015年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自由新鲜的职业体验和每月万元左右的收入水平,让杜宏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班考证,在一家公司做起了专业无人机驾驶员。“不少年轻人都会有个向往蓝天的飞行梦,无人机正好给了大家这么个机会。”

杜宏渊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做教练之前,自己曾经执飞过航空摄影、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很多任务,也因此去了不少平时难得一去的地方。“确实很长见识。” 他说。

这两年,随着市场对无人机教学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杜宏渊又在公司的组织下,通过了无人机教员资格考试。现在每年经由他培训的持证无人机飞行员,人数已接近500人。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轻松、个性、创造性

阳利军是长沙三一重工的焊接班长,他身边的机器人“同事”逐渐增多。“刚和机器人合作的时候,一下子90%的工作都由它接手,感觉实在太轻松了。”阳利军说,焊接机器人由四节臂组成,非常灵活,许多人工很难焊接到的刁钻角度,它却能进行“花式”焊接。

“地板总成机器人”由一个焊接机器人、一个焊接夹具和一个吊具组成。阳利军在每日工作前都需给机器人进行擦灰、检查线路、清理枪头等,装上产品零件后,由机器人负责接下来的焊接工作,完工后阳利军再检查产品,这样整个流程就完成了。“机器人的好处就是工作效率稳定,成品质量高,这是人工很难做到的。”阳利军说。

在阳利军负责的总拼线上,除了“地板总成机器人”,还有负责驾驶室的焊接、抓取与合装工作的机器人。总的来说,这条线上,有2个环节是由5个工人完成,其余由11台机器人完成。

对于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一些说法,阳利军并不感到担心。“我们有创造性,可以完成复杂的、临时性的、个性化的工作,所以虽然机械自动化是工业制造的大趋势,但人工依然有优势。”

电子竞技运营师:误解、枯燥、快节奏

“其实社会上对电子竞技行业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从本质上来说,电竞更类似于体育比赛,而不是纯粹的电子游戏。”说起自己所从事的电子竞技运营师这一职业,1991年出生的小伙王飞快人快语,一开腔就急着进行解释。

作为上海一家电竞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人员,他平时主要负责所在俱乐部的品牌推广和赛事运营。“之前我在媒体行业工作了几年,后来发现职业电竞领域发展很快,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转行。”王飞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所在的俱乐部已拥有职业电竞选手70多人,参赛项目包括“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等。选手们不但要接受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枯燥训练,一年还要有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出差,参加各级游戏职业联赛,无论是电竞选手还是运营师,工作生活节奏都非常快。

“对于不少网友来说,打游戏是一种放松休闲的方式,但是职业选手会考虑积分排名和相关的收入变化,这就像是篮球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的区别。”王飞解释说。

王飞表示,从入选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到入列国家新职业目录,电子竞技行业发展正在逐渐走向规范。“这个职业不是说你天天泡在电脑前,就一定能出好成绩,更多的还得看天赋和团队配合。”他强调说。


发展新职业,需做好三个“与时俱进”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研究的目标意识、社会意识,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合格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三个“与时俱进”。

一是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讲,高等教育普及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化、均等化,有助于强化人们对“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认知。接受教育,将会越来越多地卸去“知识改变命运”的世俗负累,接近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观念也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把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等作为不同类型,而非不同层次来对待;要倡导和尊重职业教育——不管是新职业还是旧职业的劳动属性,不能把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学而优则仕”甚至成为“人上人”的阶梯,而应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行各业的职业人才为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其他文化宣传部门要大力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教育生态和舆论环境,使劳动光荣成为新时代主旋律,为新职业深入人心、受人尊敬奠定观念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电子竞技这一新职业,尤其要明晰其职业标准和专业内涵,设置准入门槛,既鼓励有潜质的学子投身这一新领域,又要切实避免部分学子以此为借口沉迷网络游戏。

二是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要从时代需求出发,研判、适应社会发展动态变化,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乃至其他高校的教育改革,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如电子竞技怎么“玩”?无人机怎么操控、维修?大数据怎么挖掘、聚合?这些都需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培养标准,促进专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就业优先”政策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此次释放的13个新职业信息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了生动的注解,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报告》还指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新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对照新职业标准,加大有针对性培养新职业人才力度,建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培养新职业人才,不只是职业院校的使命,其他高校也应进一步落实开放办学理念,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形势,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互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强化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性,为培养适应新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模式“与时俱进”。

上述新职业,带有极强的实践特征和高技术特征。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坚决摒弃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或改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拓实践教学路径,落实实践教学经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向实践要育人质量,向实践要办学效益。教育培养单位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如,近年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成为企业人,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技术,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再如,有学者提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产生的教学模式,并且由双方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前三年在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到第4年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通过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项目技术需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新职业呼唤新人才,新人才需要教育“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快速因应新时代新变化,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为国家培养兴国之才。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