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暑假快结束了!不知道老师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叹:哎,该读的书还没有读完呢!

但其实呀,当我们自己整理读过的书籍目录的时候,又觉得这个暑假没有荒废,内心还会生出一股教学的冲动,在新学期的讲台上,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

在暑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才能让我们的新学期更有底气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刊发的文章《暑期阅读滋养我的教育生活 》(作者:段伟)。

1.bmp

阅读,让教育生活滋润、敞亮!

从教三十余年,从踟蹰不前到澄明无蔽,从掌控维纪到引导育人,既是曲径通幽,亦是自觉觉人。春风桃李,秋雨梧桐,徜徉在花开不败的时光里,我与学生一起看风景,并与他们一起成为风景,正是每一个暑假的阅读让我的教育生活慢慢地滋润敞亮起来。

讲句实话,真正养成读书习惯的教师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里,潜下心来读书的教师实在少之又少。

 我就是这样一个静不下心来的人。为了让自己养成读书习惯,经过了极其漫长而痛苦的灵与肉的斗争,最终才战胜了自我。这个法宝就是我支教时教过的一篇课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所说的,在人的心灵里是很容易长满杂草的,要铲除这些杂草,必须用稻子去占据整个心灵,让杂草失去生长的空间。在我看来心灵里的“杂草”就是各种不良嗜好,而“稻子”就是书籍,当我们的生活中只有书籍的时候,教师的精神生活才是丰富的,暑假才会变得充实起来,教师的精气神才能重新得到焕发。

我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暑假给了我充裕的时间阅读中外文学和教育著作。我常常希望暑假更长一些,每当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总有一种感叹:“哎,该读的书还没有读完呢!”但当自己整理读过的书籍目录的时候,又觉得这个暑假没有荒废,内心还会生出一股教学的冲动,在新学期的讲台上,我又有了用武之地。

2.bmp

读什么?我选择这五类!

我所选择的书籍大多应和着《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教师书房》的节拍。因为有了编辑和名家祛魅求是的筛选过滤,少走弯路。每一年《中国教育报》都会推荐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我把它们分为五类,几乎每一个暑假力争每一类最低读一两本。

1.文学著作

走进文学著作,品味经典的恒久魅力,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感受“生活在别处”的精彩。比如《尼尔!尼尔!橘子皮!》。

2.教师的教育随笔

感受他人的教育生活“小智慧”,这类作品或讲述教育知识,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比如:《不跪着教书》。

3.诗歌类

这一类虽然较少,但读诗使人灵秀,诗歌是培养人情趣的最好媒介。比如《诗的八堂课》和《吉檀迦利》。

4.历史类

历史是世界的昨天,而今天是过去的延续,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事,如同我们不能不向往人类的未来。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读史使人聪慧,更使人睿智,从历史中摄取智慧。比如《重新发现社会》和《童年的消逝》。

5.哲学类

严格地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读哲学,看似浪费时间,实际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哲学告诉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世界和人生,让我们“活得明白”,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比如《苏菲的世界》和《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不过,欣赏诗歌和读哲学书籍是要投入的。有时,还需要寻得一扇门,或得到一串开门的密码,才得以真正进入作者的世界。

3.bmp

怎么读?我有每天的课表!

我的读书方法可能同其他人不太一样,别人是读完一本再读一本,我的读书方法是学校课程式的,我有每天的课表,不断调换口味,不易腻口还抗疲倦。自己常常把它戏谑为在进修研究生课程班。

1.晨光熹微

晨光熹微,我就顺着课表一路读来。第一节是经典文学,第二节是教育随笔,第三节是诗歌或杂志报刊,第四节是历史类,第五节是哲学类。学习方法很简单,每一节课品读带思考读完一个章节。

2.烈日炎炎的下午时段

烈日炎炎的下午时段基本上是以专业阅读为主。午睡起来第一节课,做一个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写好自己的点评;第二节课是阅读《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和《中国教师报》。这两节课的内容是写作的主要素材和思考源点,然后利用足够的时间和原始的写作冲动在电脑前涂鸦。

3.夕阳西下,暑热散去

夕阳西下,暑热散去,我手里捧着鲜活的时文选粹,或网络美文,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驰骋在时尚文学的想象中,一天的躁热全然离我而去。

4.一些节外生枝但无法拒绝的夏日诱惑

第一本:《南渡北归》

去年暑假,天津中学吴奇老师推荐的三卷本巨著《南渡北归》,可谓是写尽了民国时代学人的沧桑与风骨。

第二本:《巨流河》

《巨流河》是旅澳学者吴贤友先生寄过来的一本难得的佳作,作者齐邦媛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笔力,记述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

如果说两位吴兄弟的推荐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那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的两位编辑的著述让我沉闷的教育生活透了一口气。

第三本:《读书那些事: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作为拓展视角,《读书那些事: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书为“一塔湖图”出身的资深编辑梁杰老师主编。朱永新、李镇西、凌宗伟、杨林柯……多位国内名家共话读书那些事儿,深度分享读书的智慧。他们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教育人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宝贵的读书经验,引领教师成长,在教育的路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第四本:《相信教育,相信未来》

由顾明远、张文质联袂推荐的《相信教育,相信未来》是王珺老师作品,作为“心灵的摆渡者”,王珺老师立足于“大教育”,通过细致观察、细腻感受和深度挖掘,记录了不少“重要人物的重大事件”。这是一本与时间对抗的精致小书,看似文笔朴素平易,却经得住细细品味。那一段段色彩斑斓的教育岁月、文化行旅,经由准确的叙述,抵达时间的远方、灵魂的深处,吸引我们徜徉其中,对教育与人生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明亮。

这四部作品,没有半点冬烘气,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4.bmp

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教学水平

毫无疑问,作为教师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关联性越强、迁移性越佳。阅读探幽发微,参透了其中的意义,通过读书打通了专业的“七经八脉”,不能说打遍天下无敌手,至少能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1.写读书札记

当然,读书入境易,而要从书中抽身,反观自己、反思生活,委实不易。在解决读书出入的问题上,写读书札记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我读书做笔记的原则是“小、少、了”:本子要“小”,一事一页,分门别类地记;记得要“少”,即记的文字务求精简,不宜长篇大论;最重要的是“了”,即必须完全领悟,而且有所批评与创见。

2.休闲食品虽好,终不能替代主食

于永正说“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其实读书和教学真是如此。虽说读书是不可以讲求功利的,但在教学中会自然而然地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读与教的过程,就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有时,对某方面的问题思索到了一定的程度,冥冥之中,某本书好像一直就在那里等着你,不早也不晚,进而在面对学生时让读过的书萌芽发枝、新生气象。

我们平素事冗时仄,多半刷屏阅读,尽管我们不排斥消遣性休闲阅读,其实我们更需要有方向、有深度、有定力、能应用的专业阅读。道理很简单:休闲食品虽好,终不能替代主食。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暑假这段时间,勤奋读书,从而充实我们的教育力量。

书能香我不需花,暑假进补正当时。煦日朗月,万物并秀,阅读时间所限,想想有多少好书不能过目,也真是憾事。但岁岁暑期有好书过眼,入心,愉悦灵魂,60来天也算是不虚度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8月20日 04版 读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