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计划包含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三大方面15个小点内容。从此,福建省将建立职业院校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制度,新任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8周。

在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上,要求非师范类毕业的中职学校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必须包含师范教育培训和企业跟岗实践;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转正定级和申请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按照要求,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福建省将遴选50名在全省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主持建立50个左右职教名师工作室,组织中高职相关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工作室成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和技术技能实训,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三年。

同时,福建省将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亟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根据要求,职业院校可将不超过教职工编制总额的30%用于聘请兼职教师。通过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互兼互聘,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校企深度融合。

除福建省外,各省都陆续推出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战略规划,结合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和职校自身定位,推出各具特色的具体内容。

浙江省

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安排校长研修80名,其中中职学校40名,高职院校40名,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改革创新意识、较强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的职业院校卓越校长。安排中职学校浙派名师培养100名,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理论修养、较强组织能力、独特教学和管理风格、较强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学校名师队伍。

北京市

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项目。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京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河南省

选派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为期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河北省

创新项目。服务精准扶贫、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职业学校(院)专业建设实际需要,安排出国进修、送培到校、自主选学等创新性师资培训项目,或有针对性地制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教师培训扶贫工作方案。河北省近两年计划安排中德合作项目,暨中德合作专业骨干教师研训班(限高职)、中德合作职业学校校长研训班(限中职校长),以及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管理人员研训班三个培训项目。

广东省

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才培养。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分别遴选300名左右、100名左右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加快高技能人才集聚,形成技术创新团队和技术研修、创新、教学改革的平台。省重点建设30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骨干教师协同研修;实施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开展中职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省每年组织150名左右中职学校校长进行研修培训,提升职业院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